x 广告
当前位置: 资讯 > > 正文

我与特区报的故事 | 和《深圳特区报》结缘的20余年 全球即时

2023-05-25 02:34:17 来源:读特

我和深圳的缘分是从一张报纸开始的。2000年,作为教育部千名骨干校长培养对象,我在广州学习期间到深圳考察,在宾馆里第一次看到《深圳特区报》,大号版面、海量内容、新颖设计,我读出了改革开放的热烈、读出了奋发有为的豪迈,也萌生了加入深圳的想法。为此,我专门订阅了一份《深圳特区报》。

2001年春天,我被教育部吸纳为“全国首届小学骨干校长高级研究班学员”,再到深圳考察调研,这一次我被南山区选中,并于2003年春天作为“特殊人才”正式调入南山成为一名“深圳人”。我先后在两所小学担任书记、校长,还创办了两所九年一贯制学校、创办了一家教育集团。

深圳学校必订的报纸当属《深圳特区报》,它是我了解资讯、参考学习的最好载体之一。从这里我全面了解深圳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科技、教育、国际交流,读懂了深圳对教育的重视,它汇聚了深圳教育和国内外教育前沿动态,让我对深圳教育有了更直接、更客观、更全面的了解和提升——是这份报纸让我快速地适应了深圳、融入了深圳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记得2003年在大新小学工作时,我根据学校90%以上学生是外来劳务工子弟的实际情况,以“三礼教育”(礼仪、礼貌、礼节)作为突破口,推动学校整体面貌发生颠覆性改变。2006年教师节前夕,“三礼教育”成果被时任市领导点名表扬、全面推广。是《深圳特区报》让全深圳了解了大新小学,在倡导全市校园践行中华传统文明礼仪中发挥了重要宣传引导作用。

2011年,我担任后海小学校长期间,全校创新开展的“三悦教育”(悦读、悦学、悦纳),获得《中国德育》关注并在国内引起反响。《深圳特区报》的深度关注和报道,进一步扩大了这所“市民身边的好学校”的美誉度。

让我印象深刻的是,2015年创办文理实验学校、2017年创办留仙学校、2018年创办文理实验学校(集团),《深圳特区报》持续8年鼎力支持,生动呈现办学全貌、促进校园文化建设、推动章程制度发展,让新校从起步伊始就获得社区居民的充分信任和全力支持。南山北部片区的教育发展历程、文理人的拼搏故事,也因此而被真实记录,成为这座城市发展历史的一部分。

往事虽已流逝,但感动之情、感恩之心、感慨之多,都与这份报纸丝丝相连,让人记忆犹新。而今,我已光荣退休,却从未曾离开教育,还担任着深圳市教育局直属学校责任督学,多年阅读《深圳特区报》的习惯仍然保持着,就像结缘二十多年的老朋友,每天一起关注深圳、关注教育、对话未来。

(作者:吴希福:广东省人民政府督学、深圳市教书育人模范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丽 整理)

(原标题《和<深圳特区报>结缘的20余年》)

编辑 郑蔚珩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高原 三审 张露锋

(作者:吴希福)

关键词:

x 广告
x 广告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大众直播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豫ICP备20014643号-14   联系邮箱: 905 14 41 07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