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,离婚成了一种「时髦」。
不信你看内娱。
最火的情感综艺,是《再见爱人》。
(相关资料图)
最圈粉的动作,是官宣离婚。
各种离婚段子,是社交平台的流量密码。
「民政局结婚没人排、离婚队伍长」的假消息时不时出现。
总能收割一大波讨论度,屡试不爽。
鱼叔每次给大家推荐婚姻题材的片子。最高赞的留言也总是:「赶紧离」或「不想结」。
可见大家看待婚姻的态度。
但,我今天想聊点不一样的。
有一部 20 年前的国产纪录片,豆瓣评分 9.1。
讲的却是一群「不想离婚的女人」的故事。
她们居然千方百计,甚至以死相逼,只为了留在一段看起来并不幸福的婚姻里。
听着很离谱,扒下去才发现背后秘辛。
这是怎么回事?
这就来看看——
《20 世纪中国女性史》
不愿离婚的女人1984 年,一个叫王永贞的女人和丈夫闹上了法庭。
听到法院的离婚宣判后,她转身看了一眼丈夫。
随后,掏出随身携带的毒药。
在法庭众目睽睽之下,自杀身亡。
事发后的十九个月内,该法院不敢再判一起离婚案。
这个骇人听闻的案件,在如今看来难以理解。但在当时,有许多不愿因「夫妻感情破裂」而离婚的妇女。
其中最突破认知的,是轰动全国的「秦香莲上访团」。
这个上访团有 36 名妇女。
她们的控诉对象,是以「感情破裂」为由,要求离婚的丈夫。
成员中,有的平时工作「三班倒」,下了班以后带着干粮就直奔而来。
有的带着啼哭不止的幼童,满脸憔悴。
她们的确是像极了被陈世美抛弃的秦香莲。
在上访前,为阻止丈夫离婚,她们想尽了办法:朋友、娘家人、夫家人,能和丈夫说上话的人,都已求助;
有影响力的报刊、杂志上也布满了关于此事的报道;
就连各地妇联、法院、公安局都各地都有她们的足迹。
她们如此辛苦,竟然全是为了和出轨的丈夫维系婚姻。
这似乎和常人的认知有些出入。自古,女性就是封建婚姻制度的受害者。
望门寡、童养媳、包办婚姻,这些内容已经是老生常谈。
封建婚姻的本质对女性来说十分残酷。
过去,这种摧残女性的制度,有封建国家的律法、文化支撑,个体的力量无法与之对抗。
但当制度被推翻后,当时的绝大多数女性依旧无法逃离这个噩梦。
姜奶奶和未婚夫从小就定了娃娃亲。
1950 年,她加入剧团,用歌声宣传新的婚姻法。
「婚姻自由,男女平等」的理念,深深扎根她的脑海。与此同时,未婚夫的父母却强烈反对未来儿媳在外抛头露面。
为了让弟弟读书,父亲欠了未婚夫家不少钱。
最后姜奶奶被当作抵债的货物,送到了夫家。
后来她常常自嘲:
我宣传了婚姻法,还做了婚姻法的牺牲品。
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农村,就连发达的城市也是如此。在南京,男方若有三妻四妾,按法律女性可以提出解除夫妻关系。
但这是自诉性质的案件,女方不告,政府就不管。
许多律师干了一辈子,都没接到过一起离婚案件,三妻四妾依旧是常态。
文化相较于制度的滞后性,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。
1980 年,「感情破裂」第一次作为法定离婚理由,被写进新《婚姻法》。这正是出于加快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迫切需要。
然而正是这部今天看来非常进步的法律,却引发了不少女性的强烈反对。
这是为什么呢?其实告状的妇女也有苦衷。
正是法律超越社会的进步性,导致了这群女性反受其累。
许多功成名就的男人,厌弃「糟糠妻」。
他们借着「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」的口号,提出离婚。
而当时的夫妻财产划分法规,远不如今天一般完善。许多为家庭付出良多的女性,只能被迫离婚,看着丈夫与第三者「吃香喝辣」。
当时这一现象,引发了众多讨论。
最终,新《婚姻法》的起草小组,还是更多考虑了占据女性人口大多数的,被压榨、无法逃离的农村女性的命运。
不愿解开裹脚布的女人「秦香莲告状团」的女性们,要是放到现在,恐怕也会被群嘲。
她们「离不开」男人,以生命抗争离婚。
而纪录片则让我们看到了更深层的悲哀。
不仅如此,片中还刻画了另一个令当代女性难以理解的现象——
许多女人竟然对裹小脚难以割舍。
对今天的人而言,缠足是公认的封建糟粕。
碎石、瓦砾、瓷屑在裹脚布的作用下,深深扎入女性的身体中。
伴随着无尽的痛苦,鲜血流出,肢体扭曲。
被裹住的何止残缺的躯体,还有独立生存的能力。缠足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损害,使女性无法参加繁重劳动,丧失了拥有独立人格的资格。
但就是这样的酷刑,却让数不清的少女用生命为代价,进行守护。20 世纪 30 年代,禁止缠足运动正处在高潮,政府会委派人员下乡督查。
专员来到后,未放足的女性会迅速躲起来,但有个女孩躲避不及时。
她被强制要求脱掉鞋子,接受检查。
过程中双方发生争吵,引起了大批村民的围观。
女孩认为这是奇耻大辱,当天便跳井自尽。
缠足禁令发布三十年后,各省缠足的妇女依旧不在少数。
许多省份的女子缠足比例,甚至超过半数。
几乎用了半个世纪,我们才把女性从裹脚布中解放出来。而清末民初,两亿男性只用了几年的时间,就剪掉了长辫子。
对比之下,方显出放足之路的艰难。
为什么会这样?
因为,被缠绕禁锢的不止是足,更是女性的自我意识。
在她们成长的年代,缠足是判断女性美丑好坏的规范。
清代许多地方,都有评选「最美小脚」的赛足会。
女人们在台阶上一字排开,脱下鞋子露出脚,供来往的男人评论。
而讽刺的是,评选的地方往往选在寺庙。
民国时期甚至出现了一种「杯鞋」。许多偏好缠足的「风流之士」在兴起时,会让陪酒的女性脱下鞋子。
他们把酒杯放入鞋中,然后一饮而尽。
在封建社会,这种审美偏好全然来自男性。而男性究竟为何喜欢「三寸金莲」,背后的原因并不单纯。
《女儿经》中明确指出,缠足不是为了有多么好看,而是为了阻止女主外出。
本质上,缠足是男权社会通过社会审美文化,摧残、压榨女性的一种手段。
但在女性无力反抗的情况下,接受摧残成了贤良的标志。容貌家世无法选择,但小脚可以通过缠足达到。
在残酷的封建社会中,缠足这种自毁方式,反而成了女性求生的选择。
于是,缠足风气日益盛行,裹脚布也越缠越紧。
她们与我们《20 世纪中国女性史》像是一本前人用血泪铸就的「百科全书」。
但,它不仅仅聚焦于上述这些如今看来有些难以理解的女性。
它更像是站在时空的长河里,回望、寻找那些被掩埋的女性历史。
高圆圆在本片出镜如果,我们换一个视角,去寻找「共性」。
便会发现,不同时代的女性仿佛穿越时空,命运交叠。
她们当年的困境,和现在女性的困境,本就是相通的。
比如,离婚问题。
离与不离,是截然不同的选择,同时又有相同的内核——维护自身的权益。
秦香莲告状团为什么坚决不离婚?
因为,她们为家庭付出了大量劳动,社会身份依附于小家庭。
而丈夫以「感情破裂」为借口,便可以将她们合法抛弃。
之后,她们该何去何从呢?
在当时的就业环境和社会文化氛围下,离婚很可能导致她们陷入更艰难的处境。
如今,这群女性已隐入历史的尘烟。当下的女性,在回归家庭之外有了更多的选择,社会对婚姻状况的包容度也有所提升。
离婚不再是一场「毁灭人生」的灾难。
相反,女性自主选择离婚,并且希望离婚可以变得更加快捷。
而这同样是出于对于自身权益的考量,因为离婚冷静期的存在,弱势一方将面临更加艰难的处境。
家暴、对方转移财产、恶意争夺抚养权 ……
在时代、法制,钢铁般的变化下,那些徘徊的女性,都在尽力发出自己的声音。
再比如,缠足问题。如今,足下的裹布已经被撕下,但这种审美驯化真的消失了吗?
不论是所谓「白幼瘦」,还是卡戴珊式的丰乳肥臀,这些都与健康相差甚远。
为了得到审美认可,不少女性愿意以健康为代价,换取 A4 腰、直角肩、漫画腿 ……
这种通过社会文化的压力,引导女性自我损害的方式,仿佛是另一种形式的「缠足」。
缠足的女性比任何人都清楚,它所带来的的痛苦。
但根深蒂固的封建礼教「洗脑包」早已深入她们的骨血,非剥皮抽筋不能分离。
时下,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女性意识到,整个社会都弥漫着容貌羞辱。
一些剧甚至打着「甜宠」的旗号,把容貌羞辱当成「打情骂俏」。
许多女性不愿继续被容貌焦虑所捆绑。但拥有这种觉醒的女性意识,并不意味着她们能够把整个社会的审美焦虑,隔绝在外。
时代在变化,但纪录片中表现的束缚女性的牢笼,从未消失。
现在,女性话题,已成为一点就炸的舆论战场。
比起无休止的争吵与对立,这部冷僻的老片反而能让人更加清醒。
20 世纪足够波澜壮阔,身处其中的女性更是在剧烈的变动中,谱写出了自己的历史。
革新必然伴随着阵痛,但女性前进的车轮不会因此易辙。
全文完。Copyright 2015-2022 大众直播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豫ICP备20014643号-14 联系邮箱: 905 14 41 07@qq.com